首页 | 我要提问! | 注册 | 登录

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本问题由匿名网友于2010年12月02日 11:00在全身分类提出.

问题详细描述:
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相关标签:
低血糖症 病因

问题积分: 0

匿名网友的答案:

    病因分类

  一、空腹(吸收后)底血糖

  (一)胰岛功能亢进

  1.胰岛素瘤(胰B细胞瘤);腺瘤、微腺瘤。腺癌

  2.胰岛B细胞增生

  3.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工型(WINJ型)伴胰岛素瘤。

  4.婴幼儿胰岛B细胞增生(亮氨酸敏感性或不敏感性)

  5.胰管细胞新生胰岛(NesiclioblastOSIS)

  (二)内分泌源性低血糖症

  桔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

  1.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

  2.阿狄森病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胰岛A细胞功能低下

  (三)肝源性低血糖症

  1.获得性肝病①重型肝炎病毒性、中毒性)②肝硬化晚期;③肝淤血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Buaa-Chiari综合征)④上升性肝内胆小管性肝炎;⑤肝癌晚期。

  2.肝酶系缺乏

  (1)肝糖原累积病I、III、VI、IX型3

  (2)肝糖异生酶缺乏:①果糖1.6石二磷酸酶缺乏;②丙酮酸竣化酶缺乏;③磷酸烯醇或丙酮酸竣激酶缺乏。

  (3)肝糖原合成酶缺乏;

  (4)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5)伴乳糖血症

  (四)胰外恶性肿瘤性低血糖症

  1.来自中胚层间质细胞组织的肿瘤①梭状细胞肉瘤;②平滑肌肉瘤;③纹肌肉瘤;④脂肪肉瘤;⑤间质细胞瘤;⑤神经纤维瘤;①网状细胞肉瘤

  2.腺癌①肝细胞癌;②胆管细胞癌;③胃癌盲肠结肠癌;④肺癌;⑤乳腺癌;③胰腺癌;①肾上腺皮质癌;③卵巢癌

  3.其他肿瘤①类癌;②嗜铬细胞瘤;③神经母细胞瘤及交感神经节瘤;④Wllm瘤。

  (五)肾源性低血糖症

  1.肾性糖尿

  2.慢性肾衰竭晚期

  (六)原因不明性低血糖症

  1.自体免疫性低血糖症

  2.酮症性低血糖症

  3.Reye综合征

  (七)葡萄糖利用或丧失过多、摄入不足

  ①泌乳;②妊娠;③剧烈运动;④长期发热;⑤年老衰弱;⑤消化道肿瘤;①神经性厌食;③慢性腹泻

  二、餐后(反应性则血糖症)

  1.滋养性低血糖症 胃大部切除术及胃肠吻合术后;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低血糖症。

  2.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3.2型糖尿病州ttiDM)早期

  4.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5.半乳糖血症

  6.家族性亮氨酸过敏性低血糖症

  三、外源性低血糖症

  (一)药源性低血糖症

  1.胰岛素口服降糖药过量,尤其优降糖和氯磺丙晚。

  2.其他药物①柳酸盐;②抗组胺类;③普蒂洛尔;④保泰松;⑤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③酚妥拉明;对乙酸氨基酚;③对氨基水杨酸钠;③异烟姘;①荔枝果,℃脏讪han果;②利血平、肌乙睛、可乐定、氯丙嗓等交感神经抑制剂;够某些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土霉素、环抱菌素等。

  (二)酒精性低血糖症

  四、其他原因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发低血糖症 如下丘脑脑干病变、脑发育不全、交通性脑积水

  2.某些发热性疾病伴发低血糖症①恶性疟疾;②流行性出血热;③绿脓杆菌败血症

  机 理

  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波动于3.3-8.9皿见VL(60-160吟dl)范围内,主要靠神经及内恻的调节。食物中的淀粉胃肠道经过消化转变为葡萄糖后被吸收,血糖于餐后半小时上升,2h达高峰(不超过8.9mmol/L,通过以下途径刺激胰岛素分泌:①高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②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外侧核刺激迷走神经,抑制下丘脑腹内侧核与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分泌;③食物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兴奋B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还刺激多种胃肠激素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舒血管肠肽等刺激B细胞释放胰岛素;④抑制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抑制儿茶酚胶等持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通过以上途径血糖于餐后3-5h恢复正常。当饥饿低血糖时,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腹内侧核刺激交感神经并抑制迷走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低血糖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等,促使肝糖原分解及肝糖异生增加,血糖回升至正常。长期禁食时,血糖水平也很少低于3.3 mmol/L,主要依靠增加肝脏中糖的异生作用维持。胰岛素分泌过多、应用外源胰岛素过多或口服降血糖药物用量过大、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又称升高血糖的激素)如儿茶酚胺、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相对或绝对过少、食物长期摄人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肝糖贮存不足及肝糖异生的酶系异常等,均可引发低血糖症。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交感神经及脑部。低血糖早期刺激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主要为肾上腺素),促使胰高糖素分泌增多,致肝糖原分解及肝糖异生增加,同时刺激p一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心动过速心悸焦虑、震颤、面色苍白、出汗。饥饿感及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群。当血糖水平<2.5 mmol/L(45 mg/dl)时,脑组织供糖量不足。葡萄糖为脑组织主要能量来源,但脑细胞储糖功能有限(2.5-3.0 μmol/g脑组织),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需依靠随时的血糖供应。反复发作的低血糖且历时较久、缺糖较重时易导致神经系统病理解剖改变。低血糖脑部病变与局部缺血性细胞变化相似,主要为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胶质细胞浸润。神经系统各部对低血糖敏感性不一致,大脑皮质海马小脑尾状核苍白球最敏感,丘脑、下丘脑、脑干脑神经核次之,最后为脊髓各水平的前角细胞及周围神经。低血糖时大脑皮质最先受累,表现意识朦胧、定向力与识别力渐丧失、嗜睡多汗、震颤、言语不清、肌张力低等;当皮层下受累时表现意识模糊或丧失、痛觉过敏,继之感觉丧失。肌肉跳动肌阵挛或幼稚动作(吸吮、强握、鬼脸等),锥体束征阳性,,心动过速、呼吸加快、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等;当中脑受累时表现昏迷、肢体强直痉挛眼肌麻痹眼球偏斜巴彬斯基征阳性;当桥脑受累时表现昏迷、肢体伸肌痉挛、出现紧张性反射;头转向一侧时,同侧肢体伸肌张力增高,对侧肢体屈肌张力增高;当延髓受累时表现深昏迷,一切反射均消失,肌肉松弛,感觉丧失,副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缓、瞳孔缩小、血压下降),历时较久者常不能逆转。其程序与脑部进化发育过程有关,给予葡萄糖后则按上述程序逆转而恢复。低血糖性周围神经病变多发生在严重低血糖晚期,呈远端肌萎缩感觉异常、足下垂、手细动作失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