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提问! | 注册 | 登录

小儿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 应该怎样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

本问题由匿名网友于2011年10月04日 02:38在儿科分类提出.

问题详细描述:
小儿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 应该怎样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

相关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症状 诊断

问题积分: 0

匿名网友的答案: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约2~3周(8~35天)。

  2、症状 轻重不一。大多起病不甚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性,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偶见恶心呕吐及短暂的斑丘疹荨麻疹。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但婴儿患者可有喘鸣及呼吸困难。体征依年龄而异,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婴儿期叩诊可得轻度浊音,呼吸音减弱,有湿性罗音,有时可呈梗阻性肺气肿体征。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并发此种肺炎时,症状往往加重,可见呼吸困难、胸痛胸腔积液支原体肺炎偶可合并渗出性胸膜炎及肺脓肿,慢性肺部疾患与肺炎支原体间有一定关系,Berkwick(1970)报告27例哮喘儿童中复期有4倍增长。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呼吸道外病变可涉及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胃肠道系统可见吐、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方面较常见溶血性贫血,我们曾见2例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及主诉症状;文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心包炎细菌性混合感觉亦少见。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血沉显示中等度增快。

  3、X线检查 多表现为单侧病变,约占80%以上,大多数在下叶,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重,多数呈不整齐云雾状肺浸润,从肺门向外延至肺野,尤以两肺下叶为常见,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影。可见肺不张。往往一处消散而他处有新的浸润发生。有时呈双侧弥漫网状或结节样浸润阴影或间质性肺炎表现,而不伴有肺段肺叶实变。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病特征之一。

  4、病程 自然病程自数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更延长2~3周这久。偶可见复发。

  【诊断】

  ①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如在年长儿中同时发生数例,可疑为流行病例,可早期确诊。

  ②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

  ③抗生素青、链霉素磺胺药无效,大环内酯类有效。

  ④血清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阳性率50%~75%,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时消失。此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过1∶32。而腺病毒所致年长儿肺炎,冷凝集素多为阴性。

  ⑤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临床常采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在病后第3天即可升高,病后2周大部分(76.5%)消失。可用ELISA、微量免疫荧光(MIF)等方法作特异性IgM检测。特异性IgG产生较晚,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此外又可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抗原。近年有用肺炎支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的报道。近年国内外应用DNA探针及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诊断有敏感、快速、特异性高的优点,但由于支原体感染后可长期寄居在咽部,有时可成为携带状态,因而从咽拭子检测的病原体不能直接代表肺部病原体,而血中肺炎支原体不存在携带状态,所以同时用PCR检测血肺炎支原体,则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增高,临床价值较大。

  ⑥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因此对临床帮助不大。